黃俊銓|特約編輯 (臺灣大學化學系碩士生)
在量子電腦的研究中,如何選擇一個「好」的量子位元是一件困難的事,而通常用來鑑定一項技術是否有潛力作為量子位元會有幾個標準,譬如說像是退相干時間 (decoherence time)、擴展性(scalability)、操作溫度等等。以超導量子位元為例,IBM於2021年展示了具有127個超導量子位元的量子電腦, 就展現出了超導量子位元是具有相當不錯的擴展性。然而超導體量子位元所需的操作溫度低至50 mK, 因此也大幅提高的架設的難度,而相較之下,利用光量子 (Phtonic) 作為量子位元就不需如此苛刻的條件。光量子可以透過光的幾種特性:極化 (polarization) 或是路徑 (path) 等等來形成量子位元,同時光量子本身容易產生、和環境交互作用較小,也不需要極低溫的環境,因此也被視作量子位元的其中一項候選技術。
而臺灣也有研究團隊投入光量子量子位元的相關研究。由中央大學陳彥宏教授主持,和來自中央、清華、陽明交通及中正大學的團隊合作開發矽基量子光電晶片 (如圖一)。此項目需要結合各方團隊在不同領域上的專精,分別針對光源進入控制晶片、邏輯運算及偵測器三個方向開發。該團隊於2021年成功展示全自製四光子量子位元(4 phtonic qubit)晶片,同時也目標於2023年開發能執行容錯式Shor’s algorithm之光學量子運算晶片,持續開拓臺灣的光量子位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