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允中 | 特約編輯 (臺灣大學化學系碩士生)
電漿顯示器 (PDP) 又稱為等離子顯示器,首次於 1964 年出現,不過因為價格昂貴,所以只被應用在特別的領域。一直到大約在 2007 年,才開始普及用於市售的大型電視。不過在 2013 年左右,因成本高於 LCD 電視且對比度不及 OLED 電視,因此退出市場。
電漿顯示器,顧名思義是利用電漿來發光的一種顯示器。電漿是物質的一種高能量狀態,是有別於固體、液體、氣體的第四種物質狀態。電漿和氣體一樣,形狀和體積不固定,會依著容器而改變,並且是由帶電粒子組成。電漿顯示內部有很多格放電空間,裡面充滿著如氦、氖、氙等等的惰性氣體,並在每個格子中存有對應的紅綠藍磷光質。當通電時,這些氣體被高壓電游離,形成電漿態。因為電漿是高能態,在正常環境下不穩定。這些惰性氣體會放射紫外光回到基態,然後紫外光照到磷光質,即產生對應的顏色。
電漿在正常環境下不穩定而放射光,是因為自發輻射 (spontaneous emission) 的現象所致。自發輻射描述當一個系統如原子,在高能階狀態自發性地掉至低能階狀態並放光,放出光的波長對應到高低能階之間的能量差,這是一個量子躍遷的過程,需要利用量子力學才能解釋。事實上,使用非相對論性的量子力學並無法解釋自發輻射的發生,需要利用在量子場論中提出的真空態 (vacuum state) 存在,讓原子、分子激發態與真空態發生交互作用,才能說明自發輻射的現象。
維基百科:等離子顯示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等離子顯示器
Vacuum State
https://encyclopedia.pub/entry/29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