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滔|特約編輯 (臺灣大學化學系碩士)
隨着量子科技的發展與普及,開發性能優異的量子資訊載體是不可或缺的。其中光子因其不易受到環境干擾的特性,可以作為一種優秀的量子資訊載體,應用於量子通訊、量子計算、量子網路等領域並帶來突破性進展。然而,儘管近年人類在傳統光通訊的技術已有充分發展,但如何運用光的量子行為於量子科技,尤其是儲存和操控由光子所攜帶的量子資訊是當前持續被研究的課題。
在發展針對光子的量子記憶體(quantum memory)方面,臺灣具有世界領先的研究團隊,其中以國立清華大學的余怡德教授團隊以及中央研究院原子及分子科學研究所的陳應誠博士團隊為代表。兩個團隊近年來一直致力於開發以電磁波引發透明(electromagnetic induced transparency)效應為基礎的量子記憶體—透過具有特別能階結構的原子與一道探測光和耦合光作用,能夠將探測光的振幅、相位資訊儲存到原子中並進行存取。相關的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頂尖期刊上,在2018年更發表了儲存效率達92%的量子記憶體,成為當時的世界紀錄。此外,他們也開發出在單光子層級的非線性光學技術,對於光子的量子資訊操作以及光量子電腦的量子邏輯閘設計具有重要意義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