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nQ宣布將採用鋇元素取代鐿元素作為下一代離子阱量子位元的基本材料
黃俊銓|特約編輯
IonQ日前宣布該公司2022年的量子電腦開發,將使用鋇-133作為製造離子的材料,用以取代原本的鐿…
黃俊銓|特約編輯
IonQ日前宣布該公司2022年的量子電腦開發,將使用鋇-133作為製造離子的材料,用以取代原本的鐿…
王雅文|特約編輯
如何有效地「操控、讀取」量子位元,是量子電腦研發成敗的關鍵。現今量子計算的硬體核心技術,主要有:超導量子位元(美國Google、IBM)、離子阱量子位元(美國IonQ、Honeywell)、光子(美國PsiQuantum、日本東京大學與NTT)、矽或鍺量子位元等。
黃昱銘|特約編輯
量子計算已成為國際發展趨勢,其強大的運算能力或將有機會創造新一次的科技革命,儘管現今量子計算的技術日益成熟,卻仍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如何精確的操控多個量子位元、優化系統的操控環境…
孫欣|特約編輯
量子容錯控制(Fault-tolerant Control)是實現大規模量子計算的必要條件之一,也被視為是量子電腦技術的重要里程碑…
王雅文|特約編輯
自2019年起,IBM陸續推出27、53、65量子位元(qubits)的量子電腦。近日IBM宣布重大進展,新研發的Eagle處理器,具有127個量子位元…
王雅文|特約編輯
先進國家投入大量經費在量子科技研發,不只為保障自己的資安、國安,更希望在商業上搶得領先席次,成為量子科技的市場霸主。臺灣擁有高科技、半導體領域的優良技術與人才,雖然尚未研發出自己的量子電腦,但仍有機會急起直追…
黃文滔|特約編輯
科學家近年來積極探索利用分子作為量子位元的可能性,其中理解和消除在這類體系中造成去相干的因素對於實際應用上有重要的意義…
黃俊銓|特約編輯
目前的量子電腦架構,普遍是透過同軸電纜線來連接外部的訊號產生器以及極低溫(4K或者更低)的量子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