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演化史中的量子力學-量子點電視 (QLED)
施麗釵 | 特約編輯
目前市面上的量子點電視又稱量子點顯示器 (QLED),本質上是一種背光模組經過改良的液晶顯示器 (LCD)。不過量子點優異的光學性質…
施麗釵 | 特約編輯
目前市面上的量子點電視又稱量子點顯示器 (QLED),本質上是一種背光模組經過改良的液晶顯示器 (LCD)。不過量子點優異的光學性質…
洪加城 | 特約編輯
於 1950 年代,法國南錫大學的安德烈‧伯納諾斯 (André Bernanose) 在吖啶橙 (acridine orange) 材料通入高壓交流電,首次觀察到了分子材料…
毛威凱 | 特約編輯
液晶是一種介於液體與固體之間的特殊狀態。液晶分子在受到外加電場作用的時候,可以進行旋轉,像磁鐵一樣改變自己的方向,從而使…
楊允中 | 特約編輯
電漿顯示器 (PDP) 又稱為等離子顯示器,首次於 1964 年出現,不過因為價格昂貴,所以只被應用在特別的領域。一直到大約在 2007 年,才開始普及…
趙軒磊 | 特約編輯
陰極射線管顯示器 (CRT) 起源於 1890 年代。德國物理學家卡爾‧費迪南德‧布勞恩 (Karl Ferdinand Braun) 以威廉‧克魯克斯爵士…
王雅文|特約編輯
超級電腦都難以破解的 RSA 加密演算法,是目前保護資訊網路系統通訊安全的主流。但對量子電腦來說,透過秀爾演算法,只需幾秒鐘便能破解…
鄭原忠 | 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
過去幾年來,許多先進國家以及國際科技大廠積極投入量子電腦的開發,其中一項最關鍵的技術就是如何保護容易出錯的量子位元,以降低量子電腦運算的錯誤率。在眾多的除錯技術當中,量子錯誤更正碼 (quantum error correction code) …
施麗釵 | 特約編輯
近日,美國的研究學家成功藉由用特殊的雷射,去操縱被困在光學鑷子中冷卻到幾乎絕對零度的原子 ,藉此成功地執行了世界上最快的雙量子閘,其運行時間僅為 6.5 奈秒…
趙軒磊 | 特約編輯
位於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的 Andrey Y. Lokhov 近期在 ACM Transactions on Quantum Computing…
王泰洲 | 特約編輯
在大規模量子處理器的發展中,固態材料內的電子自旋被認為有潛力作為量子記憶體以及量子位元。然而,由於控制電子自旋所需要的微波波長較長…